当自然教育在全国悄然兴起的时候,深圳的自然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自2015年在福田保护区设立了第一个自然教育中心开始,到2018年深圳市已经有十几个运营中或筹备中的城市自然教育中心,每周都会有十几场大大小小的自然教育活动在各个中心开展。但什么是自然教育?什么是自然解说?它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好的自然解说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好的自然解说员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让深圳市绿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自然教育专家胡卉哲用系列文章为我们阐明。
上图最左为本文作者
胡卉哲,深圳市绿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自然教育专家
解说,又叫导赏,来源于英文Interpretation。它其实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深圳市自2015年在福田保护区设立了第一个自然教育中心开始,到2018年已经有十几个或运营、或筹备中的城市自然教育中心。每周都会有十几场大大小小的自然教育活动在各个中心开展。这些活动中的大部分都是以自然解说的形式进行的,带领活动的人既包括全职的教育人员,也包括很多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导览
香蜜公园植物导赏
华侨城湿地展厅讲解
(照片来源:红树林基金会、香蜜公园、
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但什么是“自然解说”?它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好的自然解说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好的自然解说员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解说是不是围绕场地的内容见到什么讲什么?或者解说员擅长/喜欢/知道什么就讲什么?解说的过程里要有很多的“知识”吗?要做很多“游戏”吗?解说员是不是要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有哪些有效的解说设施或者工具可以供我们使用?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关于“解说”的小短文,帮助对解说设计感兴趣的伙伴们来共同梳理这一学科的发展沿革和脉络,为深圳自然教育中心更加专业化的发展一起努力。
什么是自然解说?
解说(或者导赏),翻译自英文interpretation。这个词直译过来是“翻译”,表示将一种语言的内容翻译成另一种语言。那么解说员其实是翻译员吗?这倒也包含了解说的一个核心特质,即解说要通过种种沟通、展示手段,用访客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访客了解保护区、公园、博物馆、动物园等为公共利益所建立场所的意义,包括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的意义。
为什么需要自然解说?
为什么需要解说呢?我们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因为自然之美是通过一些独特的“语言“来表达的。当面对一片湿地、海岸、山峰,甚至一块岩石、一块纪念碑、一丛植物,一群小鸟,大部分普通人都需要一些帮助来理解这些事物背后的意义。解说就是要帮助人们将眼前这些信息进行”翻译“,变成访客们可以理解,并和自身关联的信息。尤其在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如何变成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最需要解说的帮助。
认识动物、植物的博物学习是解说吗?展览设计是解说吗?公园、保护区的导览是解说吗?答案是只要包含解说的目的,都可以成为解说。解说的另一个称谓,应该是“访客体验设计”;而解说员应该成为“访客体验专家”。
接下来,我们先介绍下解说的历史和发展。
解说的历史发展
约翰•缪尔 John Muir(1838-1914)
让我们先来了解这个伟大的名字。缪尔是最早使用interpret来定义自己工作的开山祖师。但他更多被称作“高山约翰”、“美国精神的缔造者之一”、“美国国家公园之父”本父、美国荒野保护先驱、环境哲学家等等。他是北美最早推动国家公园设立、开创现代保护理念先河的生态保护运动家、自然主义者、自然文学作家、博物学家、百年保育组织塞拉俱乐部创始人……
他是这么说的:
“我要为岩石解说,要学习洪水、暴风,和雪崩的语言。我要去熟悉冰川和荒野花园,要尽我所能去靠近这世界的心。”
I’ll interpret the rocks, learn the language of flood, storm and the avalanche. I’ll acquaint myself with the glaciers and wild gardens, and get as near the heart of the world as I can. (John Muir, 1896)
他也是这么做的。缪尔沉浸于自然的美,经常深入山林、荒野去徒步探险,体验和学习大自然的魔法。他在著述中毫不掩饰对于自然的热爱、倾慕,和尊崇,总是耐心地记录在自然中的发现,饱含深情地赞颂自然的奇迹。
也许缪尔并未有意识地去开创一门学科叫做自然解说。但是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他推动公众、学者、政府部门去了解自然生态规律的行为,尤其是他激发出的对于自然、荒野的热爱和赞美,都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自然解说员”的完美诠释。
他也留下了很多成功的解说“案例”。1903年,缪尔陪同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游览了优山美地,他向总统提出了通过建立 “国家公园” 的形式,利用联邦政府的资源来保护美国自然环境的想法。在优胜美地的落日余晖中,约翰•缪尔的真诚和热切打动了罗斯福总统。1905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议案将优山美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并逐步在全美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这是一次多么成功的解说呀!这又是一名多么完美的自然解说员!
约翰缪尔陪同罗斯福总统游览优胜美地
缪尔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关切,可以说是解说精神之魂。后继对于解说的发展和延伸,从来没有脱离过这一宗旨,即解说应该为场所存在的意义而服务。
艾诺斯•米尔斯 Enos Mills (1870-1922)
他被称作“落基山国家公园之父”,曾经成立了第一个自然导览员培训学校。
传说,年轻的米尔斯有一次在旧金山海边徜徉,机缘巧合下和一位路过的老者讨论起了他在海滩捡到的一截海带。这位老者恰好是约翰缪尔,由他对这段海带的精彩讨论开始,一段深厚而意义深远的忘年友谊就此展开(看看一个完美自然解说员的自我修养!)。
当然塑造一个优秀的解说员的因素远远不止一段和伟人的邂逅,更因为米尔斯本人自幼就对自然怀有热情,并从不惮于和其他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热爱。他和缪尔一样,积极参与荒野保育运动,从未间断到自然中的探险和学习。他一生写了关于“自然导游”的二十多本书籍,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一个自然导游的历险 (Adventures of a Nature Guide)》。
他在书中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的:
“一个自然导游最好的状态,就是他能够为所谈事物带来想象,并导出因果,把冷硬的事实呈现出血肉,给静止的物体演绎出生命的故事。”
The nature guide (interpreter) is at his best when he discusses facts so that they appeal to the imagination and to the reason, gives flesh and blood to cold hard facts, makes life stories of inanimate objects.
佛里曼•提尔顿 Freeman Tilden(1883-1980)
他被称作“解说之父”。提尔顿一生致力于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服务,主要负责对巡护员和公园导游的解说培训。他是最早对现代解说原则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人。1957年,提尔顿的******名作《解说我们的遗产》出版。
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解说六原则:
-
任何不能与访客的体验或个***产生关联的展示或描述都是无效的。
-
信息本身,并不是解说。解说是信息基础上的揭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者。当然所有的解说都包含信息。
-
解说是一种艺术,结合了很多种艺术形式,无论其内容是关于科学、历史或建筑的。任何艺术都是可以作为教学的。
-
解说的主要目标并非授课,而是激发。
-
解说应致力于呈现整体而非局部,并应专注于全程而非某一时期。
-
面向儿童(12岁以下)的解说,不应是******版本的稀释,而是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手法,最好是单独的教学设计。
时至今日,提尔顿总结的这些原则,被后辈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地完善、修订,在解说学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不过,这本书里被引用最多的则是下面这一段话,据说引自美国国家公园工作手册上的一段座右铭。
由解说而理解
Through interpretation, understanding;
由理解而欣赏
through understanding, appreciation;
由欣赏而保护
through appreciation, protection.
参考资料:
《解说我们的遗产》,弗里曼•提尔顿
《我们的国家公园》,约翰•缪尔
《自然与文化资源解说》,克努森,凯布尔,贝克
Foundations of Interpretation,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Interpretation Design,Steve Van M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