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 圳 市 首 条 “手作步道”
梅 林 山 郊 野 径 示 范 段
得 到 多 方 好 评,
它 是 怎 么 做 出 来 的 呢?
我 们 一 起 来 回 顾 一下!
一. 梅林山步道的原貌


二. 梅林山步道问题分析

在设计伊始,台湾设计顾问文耀兴老师带领境兰生态景观团队、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及施作人员进行现场踏勘、确定步道路线。
考察过程中发现梅林山步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道路复线较多
2、步道不清晰部分宽领化
3、标识不明确易迷路
4、步道局部坡度过陡
5、步道局部路面泥泞、打滑、积水
6、梅林山属砂质土,易被冲刷,步道上的问题大多因雨水的冲刷,造成土壤流失,被冲刷成沟、坍塌、树根裸露,从而影响步道本体。
步道上的水如何因势利导已是梅林山步道刻不容缓的课题,如果能在问题发生之初,有常态维护解决的机会,或许我们就能阻止或减缓对山林环境的伤害程度。
与以往做设计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我们是带着皮尺一步一脚印丈量梅林山,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打好标注,对需要做处理的段落定点标识,对步道现存问题,现场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 梅林山手作步道设计思路

保持环境原有风貌;保留步道上的自然风貌,尊重并保留发现的落叶、树枝、石头等,让其他体验者也能欣赏,体验“发现野趣”的感觉。
1. 核心价值
内在最重要的东西:保留步道中原有的珍贵的植被及动物。
心心念念一直想守护的对象:保护及修缮自然且生态的步道。
为何而存在的意义:能让更多的市民走入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体验大自然。
2. 使用需求
一般大众:小孩、成年人、年长者、老师、学生。可在步道中进行亲子活动及自然教育。
自然健行者:情侣户外、家庭户外、徒步登山爱好者、公司团建活动。
荒野登山者:野跑爱好者、荒野登山爱好者。可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强身健体。
3. 使用者类型分类
一般大众:包含各种身体能力状况如小孩、年长者等,多为寻求休闲体验为主,喜欢行走于修建完善之步道。
自然健行者:喜欢亲近自然、经常登山健行,具备基本步行自然山径能力之健行者。
荒野登山者:具有荒野经验及方向判断能力,且能行走于较困难自然障碍地形的登山者。
4. 步道类型
第一级步道:建置完善的步道设施,但路面轻微颠簸是可允许的。因较多人使用,步道材质多属耐用。容许较大的人为介入。
第二级步道:步道周边环境或是步道本身大部分维持自然状态,多为透水性铺面,有部分人工设施,较少人为介入,整体还算自然。
第三级步道:步道及周边环境几乎维持自然原始状态,路迹清楚,几乎没有人工设施,仅在必要之初设置人工设施。
四. 梅林山手作步道工法
这次示范步道里程 3.8 公里,共涉及驳坎、涵洞、导流横、消能设施等 26 种工法。



五. 梅林山手作步道共建施作
现场指导步道施作初期,多方团队共同协作,指导现场施作人员将步道从图纸搬到现场。
针对每一种工法进行解说,让施作 人员能尽一步了解工法的要求和要领。为了保证步道质量 及不必要的返工,每种工法需先做一个样板,确保每种工 法对步道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样板验 证通过后才能开始大量的施作。
我们注重的细节在于,比 如阶梯的牢固性,阶梯的材料大小是否合适,阶梯的阶高 及阶深是否符合人体工学;驳坎的材料堆叠方式,大小分 布情况及驳坎的高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导流横木、横向 U 型沟、涵洞、截制坝及纵向明沟等排水设施是否能解决 大量的雨水对步道冲刷的问题等等。


六. 梅林山手作步道前后对比










这条手作步道体现了深圳的自然美,现在已成为深圳市民亲近自然、户外活动最受欢迎的郊野径之一。

图片来自aya

- END -
文章转载自 / 境兰生态景观
手作步道在深圳 · 往期回顾
梅林山的手作步道是第一条,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条 | 深圳市郊野径手作步道培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