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郊野体验,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开启了更多的手作步道计划,今年将连线塘朗山、梅林山和银湖山,用手作的方式!4月27日,一群人上山"摸山",一起边走边交流,研究和设计理想中的郊野径。

修路前,
咱们先一起去“摸山”吧!
梅林山手作步道示范路段
“我们每周二都在梅林山夜登,这条步道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因为它比较有特色,也能代表目前郊野径的最高水准……”说这话的是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李昌林教练。
他所说的郊野径的最高水准指的是梅林山长达3.6公里广受公众关注和好评的手作步道示范段,这是一条自然生态,舒适野趣的手作步道。

朴实的手作步道,凝结着古老的智慧,它对自然对人类都充满温度,也承载着我们对儿时乡间小路的美好记忆。

好消息!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郊野体验,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开启了更多的手作步道计划,今年将连线塘朗山、梅林山和银湖山,用手作的方式!
著名建筑学教授李瑞宗说过“在山里用钢筋水泥铺路是一场生态浩劫”。不仅对自然,对人对我们山路使用者也一样,用户外爱好者、越野跑的朋友们的话说“在户外走原生态的路或手作步道很享受,走水泥铺面很痛苦!”手作步道友善环境,同时又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为了呼应实地的人文与环境,修路前大量深入的调研和设计工作是整项修路工程的重头戏。

水土流失严重的路段
作为一直秉承公众参与式生态设计为理念追求的设计方,我们希望能在调研和设计阶段充分地了解这座山,并广泛听取不同使用者的声音。因此我们数次走山“摸山”,深入它的每一条支线。我们沿路采访遇到的山友,询问他们对这条路的感受和想法。
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很多来自实地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极大地助力我们前期的调研和设计。同时我们也带上动植物学、生态学专业老师一起走山“摸山”,我们摸它的习性,摸它的骄傲,也摸它的脆弱。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摸山”的队伍。
4月27日,由市公园管理中心牵头,以余淑莲总工程师、欧阳底梅总园艺师、蓝伟根部长、郭恒副部长为代表,与境兰生态一起邀请梅林山公园、悦跑会、磨房、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以及户外爱好者一行人,和我们一起再次上山"摸山",一起边走边交流、研究和设计我们理想中的郊野径。
长长的“摸山”队伍
为了让当天的活动有更高效的集体智慧产出,我们把队伍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问题研讨任务。
这三个问题是我们设计步道的出发点,分别是“这条山路要为公众提供什么服务?”、“这条山路要做到怎样的自然度?”、以及“怎样为它划分等级。”
带着问题,我们上山了!

大家在上了第一个山头后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么特殊的一段路,要怎么修才能照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用到哪些工法才能既保证安全又保持野趣?郊野径还可以增设哪些人文功能?
梅林山相对来说比较原生态,山上多处路段野趣十足,但是土壤和植被显然已超负荷,原始的土径已经岌岌可危,亟待修护。
我们一路走走停停,遇到需要重点维护或改造的地方大家就一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时也小组聚在一起讨论本组的问题。

悦跑会大师兄在分享他对标识牌功能的看法

这个路段很特殊,大家讨论很激烈!
《像山一样思考》的作者徐铭谦老师在书中曾写道,要“在人的需求与自然整体的稳定之间,寻求一个可以被山接受的尺度和做法。” 所以我们才要和大家一起来摸山,我们来了解和研究这座山,从植被到土壤,从动物到人,由此来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作中思辨,也在实作中去认识属于山的哲学,以及掌握修护山路所需的理念和操守。

手作步道是连接人与自然的路。
沿途我们有很多话题都在讨论这条路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为人提供更多完善、丰富而有创意的亲自然的服务。除了路本身如何维持一种安全的野趣,大家也很关心这条路可以增设一些怎样的休憩点,以及标识牌如何兼具功能性和教育性,以及如何去挖掘郊野径的教育价值等诸多富有长远意义和价值的话题。

李昌林教练在给大家介绍急救标识
悦跑会老谭在向大家展示驴友们是怎样使用步道的
下山时我们回到各组做小组任务总结。有了这一路实地“摸山”、这一路伙伴间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此时我们已经有很多想法了。每个组都圆满地完成了本组的话题任务,成果展示时各小组都亮点迭出。
标识牌信息如何丰富?怎样增加郊野径的教育功能?要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安全地保持野趣有哪些做法......这个智囊团对诸多需考量的问题都给出了价值连城的建议!



“摸山”任务完成,我们最后去了山脚下面向亲子的自然研习径。这个友好儿童、友好环境的设计连同它的手作步道一起,像梅林山的名片,向来到这里以及还没来到这里的人,展示着这个森林公园独特的气质和追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大自然,喜爱并尊重大自然。
值得期待的是,在深圳,我们正在打造越来越多像这样重建人与自然连接的环境。而手作步道,正是我们的方式之一。
境兰设计师蓝绮霞在介绍手作步道工法
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们,我们共同在做着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
就像台湾步道设计师文耀兴老师说的那样,“将脚下的土地,以更好的状态,传承给下一代,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图片来源: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
境兰生态景观
编辑:柳叶
审校:蓝绮霞

手作步道在深圳 · 往期回顾
梅林山的手作步道是第一条,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条 | 深圳市郊野径手作步道培训回顾
我眼中的手作步道——健康的、自然的、野趣的、生态的 | 手绘课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