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设计坊
大合影
10月28日下午,罗湖区东晓街道退伍军人服务站开展了一场独特的设计工作坊。此次工作坊以茶座的形式,对邀请到的十位退伍老兵进行访谈,他们其中有三位曾踏上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今天,他们以普通社区居民的身份参与到“社区共建花园”活动,在给我们讲述军旅往事的同时,向我们提供设计的想法和理念。以下,本文将会以“群组访谈”的形式叙述这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坊。
军旅回忆录
主持人:“您可以讲讲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参军吗?”
何大哥:“我是1976年参军的,发生唐山大地震后,我就奔着重建唐山去参军了,之后一待就是六年,做了六年的工程兵。”
尹大哥:“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没有那么多别的想法,参军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姜大哥:“对!再多的,可能就是参军荣誉、光荣。”
黄大哥:“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觉得军人特别光荣,所以高中毕业以后就一拍脑门去了。(笑)现在想想还真觉得自己当年很有勇气呢。”
刘姐:“我从小就觉得解放军军服特别好看,(笑),也有想嫁给兵哥哥,后来,后来就自己参了军。”
主持人:“嫁给兵哥哥可是很多女生的梦想,您倒是直接自己成了“兵姐姐”!”
主持人:“对于您来说,军旅生涯里最难忘的事情或经历是什么呢?”
黄大哥:“我们中许多人都是参加过越南战争的,和平年代长大的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战争是什么样子的。当时在前线,每一个战士都早早写好了遗书,但战争一打响,没有一个连队、一个班是不主动递请战书的(激动)。”
朱大哥:“是啊,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战友情,因为他们没有在同一个战壕里紧贴着战友的经历(叹气)。我当年在炮兵1师,79年的时候我才21岁,打了整整31个月。2月17号早上发起总攻之前,我们不能开灯,就在战壕里跟战友一起等着黎明。”
何大哥:“82年从唐山回到深圳的时候,深圳哪有今天这么繁华,我当时在白沙岭华兴小区那边建设,刚去的时候都是睡猪棚,吃高粱、小米,哪有米饭吃哦!一直到90年退伍,我看着一座座高楼起,看着深圳繁华至今。”
尹大哥:“那要数在嘉峪关的时候,我72年参军的,也是工程兵,当时还不到20岁,在那里做基建、建民房,手和嘴都干得裂开,很艰苦的。”
退伍不褪色
主持人:“那相比军旅生活,退伍后的生活应该轻松多了吧?退伍之后你们是怎样安排生活的?有没有了解或者参与过像“社区共建花园”这样的社区事务呀?”
黄大哥:“(叹气)我常说军队里的铁血男儿只会哭两次,一次是新兵连里的三个月,一次是退伍文件确定下来的那一天。说实话,苦是苦,但是真该走了,没有一个人能舍得这个家。然后退伍之后大家都忙着养家糊口,也导致不少战友都失去了联系。现在终于退休了,才有机会联系一下老战友。社区事务的话,我们都很乐于参加的。”
刘姐:“他(指着黄大哥)啊,对社区事务最热心了,不仅是我们社区大小活动,连隔壁社区的大小活动他都积极参与。除了自己积极以外,还会组织、号召我们这些战友一起去。像这次的社区共建花园,就是他告诉我们的。”
姜大哥:“对,当年退伍以后就忙着工作,要娶妻生子,养家糊口,现在终于清闲了,当然愿意为社区、为国家再发挥一点余热。”
何大哥:“社区共建花园是一件利民的好事情啊!我曾经是工程兵,如果有需要,我愿意来帮你们堆水泥!”
军民建家园
主持人:“我们选址的试点就在退伍军人服务站门口的那片绿地,您觉得这片花园应该是怎样的?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图画等形式增添到草图上哦。”
刘姐:“门口的这片绿地现在太乱了,进去也不行,在外面看也不好看。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在里面弄一条小道。”
朱大哥:“我还希望门口也可以有桌椅,聊天乘凉。”
尹大哥:“服务站里不是就有空调有桌椅嘛。(笑)”
柳大哥:“应该在花园里插上八一军旗!再在地面上用和平鸽元素的地砖。”
黄大哥:“(笑)我觉得应该在门口放两棵松树,既低调又展现了我们军人的雄姿嘛。”
朱大哥:“那花也可以堆成五角星的形状,一片花是一颗星。”
尹大哥:“那也太难为人家了,要我说,像这个迷彩桌布一样,各色的花堆叠在一起也很好看。”
主持人:“迷彩主题的构思很好啊!有哪些花可以种呢?”
姜大哥:“嗯,像这一片就可以种植石斛、桂花和月季。”
黄大哥:“梅花、兰花、万年青、紫荆花和喇叭花也不错,但下面那一片要种高一点的植物,因为地是斜的。”
刘姐:“那我们女兵还是用玫瑰来体现吧,(笑)”
最可爱的人
主持人:“谢谢各位“兵哥哥”,“兵姐姐”们一下午的投入参与,我们今天的设计工作坊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大家还有什么别的提议或者问题吗?”
何大哥:“我们这有三个老兄弟都是工程兵,过几天建花园的时候可别忘了叫上我们帮忙!”
主持人:“一定一定。”
所有人:“也要叫上我们啊!”
营造主持单位
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办事处
营造共创团队
草图营造
东晓街道退伍军人工作站
营造支持单位
深圳市绿色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