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南山”
南山区社区共建花园设计师计划招募
“我们改造的都是小的、废弃的隙地。小小的空间,联结了人和自然,也联结了人与人。”
——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社区营造奖的获得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教师、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发起人刘悦来
社区花园不仅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是居民亲近自然的媒介、社会治理的单元和城市文化精神的载体。社区共建花园项目将通过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重建近邻关系,构建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设计师作为空间艺术的魔法师,在项目中充当着促成者的角色,他们将聆听居民的需求和观点,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作出判断和调整,以别具一格的创造力为社区共建花园塑造个性、注入活力,保证项目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辅助居民实现理想中的花园。
让我们在这个春天从社区开始,让城市变得更美,快来接受这个挑战吧!
招募计划
2021年,在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统筹、一系列社会组织机构的参与下, “花开南山”南山区社区共建花园行动计划正式发布,现面向全社会招募对社区有情怀、有理想的设计师加入。

南山区望海路南海玫瑰园 “企鹅花园” ©蛇口社区基金会
原本是望海路上的一片因茂密榕树林而郁闭的街边绿地,花园建成后积极联动了周边学校和社区,为学生及居民创造了与自然“花样互动”的体验
南山区望海路南海玫瑰园 “种子花园”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自深规院景观院的设计师带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将家门口的绿地变为可以玩耍嬉戏和种植花草的小乐园,帮助一双双小手亲自建造花园,用心呵护花园的花草树木,让花园像一颗种子一样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南山区馨月园成果微纪录片:《我们的花园》
记录“帮助社区居民共同建设社区花园”活动背后的故事
招募计划
此次计划将以南山区内低效使用的社区微小空间为平台,与社区居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复兴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鼓励设计师发挥创造力,充分挖掘空间潜质,探索为片区注入文化活力、提升生态价值的可能,塑造空间个性,营造独一无二的社区景观。
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 ©刘悦来
刘悦来老师及其团队在上海进行的近百个人人参与的社区花园微更新、微改造、微治理案例,他们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以社区种植的方式让城市冗余边角空间能够有效地变成市民消费日常生活、与环境互动的场所。该项目获得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社区营造奖。
福田区梅林街道 “梅丰社区公园” ©深圳自组空间
韩国光州 “城事绽放”花园 ©AIM恺慕建筑设计
由可回收材料人工搭建而成的艺术景观,将一片裸露的停车场改造为快闪花园,为城市生活重新注入活力
本计划还将邀请政府、社会组织、学术和行业实践的代表组建顾问团队全程参与指导,组织多方共同参与培训、工作坊、设计交流会等,推动“设计师责任制”,践行亲自然设计理念。最终成果将作为社区共建花园展展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市民呈现更美好的社区共建花园。
顾问团队


于光宇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

刘磊
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

车迪
深圳市未名景观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朱建刚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薰予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深圳城市项目负责人

张宁
深圳市绿色基金会项目总监
生境营造,花园为媒
此次计划以花园为媒介,连接人与自然,邀请设计师共同关注城市小微空间环境提升,对修复城市破碎生态系统的价值。通过营造不同的生境,以针灸的方式一步一步改变城市的自然基底,让城市居民能生活在一个更为鸟语花香的环境,学会与身边的环境相处。
老旧小区改造为生境花园 ©大自然保护协会 (TNC)
将“花园”与“生境”融合在一起打造而成,既能为居民提供观赏、休憩和户外休闲的花园,有能照顾到城市动植物的共生关系,增加了花园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福田区岗厦1980城上绿云城中村屋顶花园 ©大自然保护协会 (TNC)
采用一种容易复制的低技术建造手段,一方面改善城中村雨水管理能力,一方面为城中村的居民增添绿色与友善的共享活动场所,改变城中村局促的生存状态
报名要求及流程
本计划采用公开招募的方式,诚邀社会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主办方及承办方将从报名单位中选择5-10个团队。此次招募不限制报名资质,设计机构及独立设计师、艺术家皆可报名参与,但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对社区共建花园设计具有独特理解;
(二)具有一定的政府合作经验,接受社会组织、社区工作站等多方协作的工作模式;
(三)能充分预留时间和人力投入社区共建花园全流程:
-
共商:参与前期调研、居民议事会、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等过程,并基于共商成果,完成一套花园设计;
-
共建:在专业力量的支持下,组织居民共同完成花园的建设,将设计落地成大家心中的花园;
-
共治:基于共建成果,从专业角度为居民提供一份养护建议,鼓励居民后期自主养护花园;
-
共享:建成后,至少组织一次社区设计成果共享活动,期待设计师与居民携手创造更多故事。

社区共建花园全流程
摘自《美丽深圳社区共建花园工作手册》
2.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5月8日18:00
3. 报名流程
参与遴选报名需提交:
-
简历及基本介绍
-
以往相关的设计经验及证明材料
-
对社区共建花园设计的理解和想法,以及选址改造意向(在南山区范围内,面积不大于200㎡)(文件大小不超过20MB并且图像像素需能在电子设备上呈高质量显示,具体表达形式不限)。
请有意向参与的设计机构及设计师请点击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提交报名信息。我方将在报名截止后,结合报名信息筛选出入围的设计师,并以邮件形式发送报名确认信息以及工作坊的参与邀请。

https://jinshuju.net/f/IjZKdk
计划日程
时间 | 内容 |
5月8日18:00 | 报名截止:提交团队资料 |
5月11日 | 线上公布入选团队 |
5月15日前 | 确定团队与选址,用于启动会 |
5月中下旬 | 社群培训和指导 |
7月上旬 | 花园共建:完成设计图,设计交流会 |
8月-10月 | 完成花园共建、共治 |
10-11月 | 成果展示和最终评选 |
12月 | 花园共享:社区共建花园主题展 |
共建形式
每支入选设计团队1万元设计服务费,用于支持入选团队涌现更多美妙灵感,也欢迎入选团队将经费捐赠给社区共建花园作为共建经费,主办方会向团队颁发捐赠证书,以感谢入选团队对营造我们更美好的城市生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商设计完成后,最终方案由入选设计团队与主办方协商决定,能一体化实施的团队方案优先,共建实施经费由主办方承担。
项目建成后,主办方将邀请顾问团队、社区居民、设计师代表对建成花园成效、管养维护制度等成果进行评选,并授予首批社区共建花园设计师认证证书,列入南山区社区共建花园设计资源库。
特别评选:生境营造部分突出的设计,将被选为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国生境花园深圳案例。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主办单位: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承办单位: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
支持单位: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深圳市绿色基金会、蛇口社区基金会、深圳市城市规划和设计研究院
联系方式
联系人:乌工
联系电话:(0755) 8324 8658
联系邮箱:scd-competition@szdesigncent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