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色基金会
为加强公众对零废弃理念的理解,万科公益基金会、零萌公益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自2018年共同发起“零废弃日”这一全国性公众倡导活动,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
今年8月21日是零废弃日,主题是减量低碳轻生活。疫情原因,不方便开展线下活动。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深圳市绿色基金会主办了“社区共建花园堆肥工作坊”,由可持续园艺协作执行。

活动开始之前, 我们希望了解参与者关于堆肥的相关信息:

1、曾经尝试过哪些堆肥行动:
-
用菜叶堆肥
-
用剩余茶叶
-
果皮扔到花盆里
-
果壳堆积
-
三明治堆肥
-
咖啡渣堆肥
......
2、目前的困境是什么:
-
堆肥温度掌握不好
-
堆肥长虫
-
阳台空间有限,消耗不完家中餐前厨余
-
没有场地
-
屋顶花园被邻居投诉,被强拆
-
厨余堆肥有异味
-
堆肥水浇花,把花浇死
-
堆肥埋土里后,花死了
......
调查发现,参与者有一半左右,有在家里尝试过堆肥,其中又有一半以上,在堆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

为什么要做堆肥?
在分享开始之前,我们对为什么要做堆肥?展开了讨论:
有为了给学生做科普教育的老师说:希望堆肥让土壤肥沃;
有不想用垃圾袋的环保人士,希望减少厨余垃圾,在家降解;
还有住在农家小院的伙伴,用堆肥来改良院子的土壤。
厨余占所有垃圾的60%以上,无论是焚烧或填埋,都会产生很大的污染,产生有毒气体二恶英,渗漏液污染水源。即使是拉去堆肥厂,也会因为分类不够干净,生产出来的堆肥,也是制造垃圾。
有没有可能,在厨余还带着食物的芬芳时,我们就把它切碎,喂蚯蚓,或者埋进厨余堆肥箱,用没有臭味、不长虫的方式,变成家里阳台或花园的营养土,给植物营养。有哪些具体的堆肥方式可以尝试呢?
户外花园堆肥
1. 有氧堆肥
作为适用最广、成本最低的有氧堆肥,受到许多农场主、花园主的拥护。而有氧堆肥中,碳氮比、湿度、体积、空气、温度等元素最为重要。
它可以是有框的,也可以是没有框的,对于操作者来说,无框的更灵活更方便。有框的更适合新手,更美观。
我们在农场的堆肥就是从无框到有框,从一个框到三个框
笔者认为,框可有可无,重要的是,里面的堆肥是否能活起来,微生物是否活跃。微生物活跃、体积、温度、碳氮比、水分、空气都合适,就是活的堆肥。
常见材料碳氮比,图片来自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活的堆肥必须要有人经常维护,比如堆体下降了要加新的材料,干了要打湿,太湿了要加干的材料中和湿度,温度下降了要翻堆等。而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3-6个月的时间才完全腐熟。
2. 蚯蚓塔
当然,也有更快的堆肥,比如蚯蚓塔,直接往里面放厨余等,蚯蚓把它吃掉,拉出来的蚯蚓便便马上就可以成为植物的养料。它的体积小,也需要常去更新。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3. 厚土种植
如果说有氧堆肥太慢,蚯蚓堆肥太小,那么厚土种植是又快又量大,缺点是前期挖坑的时间和体力消耗比较大。看起来,它与有氧堆肥一样,一层一层往上堆。仔细看看,又有不一样的地方,如绿色的氮含量多的材料放在底下,远离植物根部。这也是大家平时在家里埋厨余会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埋的材料离植物根部太近会导致烧根,进而植物死亡。而只要材料埋得足够深,上面加棕色的含碳多的材料,再盖一层厚厚的土壤层,烧根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植物就安全了。
广州的公益伙伴Helen创新了一套懒人种植法,很多伙伴试了,效果很好。感兴趣的伙伴也可以参考一下哦。

1、割草、翻土、开沟。
2、依次填埋干粗纤维(玉米杆、树皮之类)、干草叶、鲜草叶、厨余垃圾、酵素渣、腐殖肥、花生麸。这是较理想的有机质,腐殖肥可带来当地成熟丰富的菌群,可迅速繁殖,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如果没有那么多材料,可简化为:干/鲜草叶、花生麸。填入多少花生麸的量,视乎种植什么,如种瓜,生长期长需肥多,就填埋多些上述有机质。如种豆科,因其本身可固氮,无需填埋太多花生麸。
黑色的是腐熟的花生麸
添加有机物次序:粗纤维——干草叶——鲜草、菜叶——厨余垃圾——酵素渣——花生麸——腐殖肥。可简化的。
3、依次添加完有机物后,盖上一层土。
4、撒些许细碎的花生麸在土上,然后与土混合。
5、均匀播种。有些种子预先泡水数小时,催芽,之后再播种
6、覆盖干草叶。如果是移植瓜菜苗,则先覆盖草叶,再移植。
7、淋透稀释酵素水,稀释500倍——1000倍均可。
8、如是移植瓜菜苗,移植完,需支黑网纱防晒3——7天。掀开网纱后,再淋透稀释酵素水。至此完成。
完成一次土壤改良后的菜地往后无需太多打理,无需经常淋水和追肥,也无需拔草,若草太高遮挡植物光合作用,则剪或隔掉,割下的草做覆盖。如天太旱土太干时,可淋稀释酵素水。需要搭架子的则搭架子。剩下的,任其自然生长和成熟。这样就完成一轮的土壤改良和一茬作物的种植。这样的动作3-4轮后,土壤就会变得疏松肥沃,以后就可以免耕地了。”
室内阳台堆肥
1. 堆肥土厨余堆肥和蚯蚓箱的循环
腐熟的堆肥土里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快速地分解厨余。只要把厨余切碎埋进腐熟的堆肥土,3-7天可以完全分解。
当堆肥箱满了之后,可以全部倒出来去喂蚯蚓,因为蚯蚓喜欢吃半腐熟的食物,与堆肥土混合之后的厨余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在大量的厨余堆在一起,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影响到蚯蚓的健康。
半个月左右,可以收集一次蚯蚓茶,用来兑水浇花,也是非常安全的花肥。三个月左右,可以收集一次蚯蚓土,把蚯蚓土混合三分之一种花,是植物喜欢的黑金土。
蚯蚓堆肥也要注意碳氮比,大量厨余堆进去会引发蚯蚓外逃,要根据蚯蚓的多少加食物,加厨余时也加一些碳含量高的碎纸、鸡蛋托、谷壳之类的碳含量高的材料。
蚯蚓箱的维护:蚯蚓喜欢吃半腐烂的、无刺激性、无油盐、植物性的食物。避免放荤食、熟食(包括米饭,容易长蛆)、柑桔类果皮、洋葱、蒜、辣椒等。厨余最好切碎,切不动的不要放,比如玉米棒、树枝。
PS:适宜温度:4-30度,超过30度蚯蚓会减少食量。
2. 关于旧土的重复利用
如果不是生了非常厉害的虫子,一般不建议丢掉旧土。可以用各种物理方法来杀菌消毒。比如:暴晒、蒸、煮、烫、冻等“烹饪”手法。
让虫卵无处可逃,处理过的旧土可以放进堆肥箱继续堆肥,也可以混合蚯蚓土或堆肥土种花。
其它堆肥案例
我们还分享了深圳做堆肥的部分案例,包括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龙华隔圳新村的蒲公英花园、平湖的烽哥楼顶、坪山的大同园艺治疗基地,以及广州的刘长华老师、芹菜老师做的冰箱堆肥、北京绿主张做的“捡肥基地”。也推荐了一些学习园艺和堆肥的公众号,比如“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在澳州专门研究蚯蚓堆肥的范洁——“Wormlovers”,翻译了众多园艺节目的光合作用字幕组、几十年来长盛不衰的踏花行论坛等。
愿景和期待
最后,也希望我们的“厨余变沃土”2.0版本能够与更多的机构、学校、社区合作,把堆肥行动者与机构联合起来,共享资源,一起为减少厨余垃圾、变废为宝而努力,愿花开满我们走过的地方。


答疑与思考
在答疑环节中,有参与者提到,如果堆肥箱已经太湿了,还有厨余放不下怎么办?
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如果是为了堆肥箱的持续性,那么请尊重堆肥箱的节奏,湿度和碳氮比合适了就停止加入厨余。不要为了把所有的厨余塞进去,最后导致水分和碳氮比失调,堆肥箱长虫发臭,就不可持续了。

我们是尽我们的力量去做厨余减量,但绝不是不能丢厨余。城市垃圾处理需要整个体系的机构和群体一起来联合解决,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家族能够解决的。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机构、更多的单位、个人,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减碳减量出一份力。



可持续园艺小组是由几位爱好园艺和关心环境的伙伴发起,希望能从园艺的可持续做起,利用厨余等废弃物堆肥,分享种子和花苗,减少买土买盆买苗,倡导种植当地当季的植物,减少碳排放。提高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敏感度,关心土壤、空气、水源和气候。
目前有“厨余变沃土”及“阳台改造计划”正在进行,可持续园艺共学O小组正在招募中,欢迎同道中人加入;需要可种植和堆肥的场地,希望大家推荐。
- END -